综合资讯

2014上海市消防协会优秀论文合集(一)

0



大型超市人群特点及相应的疏散策略研究


一、影响超市中人群疏散因素


(一)超市的结构特性

        在布局方面,商家会根据顾客优先选“食”的特点,将食品放置在顶层,底层经营家电、服饰和日用百货,大部分顾客在选购食品时,将通过底层的商品区,但是这种布局模式使大部分顾客集聚在超市上层,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不利于人群的疏散。在货架摆放方面,商家为了突出商品和卖场功能,购物通道两侧的货架高度都在6~8 m之间,货架的长度在10~30 m之间,火灾中严重阻碍人群视线,影响疏散[1]。在装修设计方面,大型超市为了追求良好的室内效果,内部设中央空调、照明和装饰等耗电量大的电器设备,建筑物外墙多采用整体实墙面,一旦发生火灾,超市内部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毒性气体和碳黑很难快速排放。

(二)人群的物理属性 

        由于超市对于进入的顾客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人员可以随意进出,超市内男女老少都有,年龄跨度大,人员层次参差不齐,使得超市内的人员结构复杂。在紧急情况下,超市内的顾客要自行疏散到安全场所,这种疏散模式对疏散者的行为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过于复杂的人员构成会使得弱势群体的疏散困难,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三)人群心理影响疏散

        当人员处在特殊的环境中时,在人群密集、推挤、哄抢等突发情况的刺激下,人员的心理误区会使他们陷入过分的恐怖中。进而产生恐慌、绝望甚至愤怒等过激行为,影响了疏散效率。

(四)人群行为影响疏散

        突发事件必然会引起人们不适的身心反应,甚至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抑制性行为等负性的行为反应。此外,还有可能出现重复无效的行为动作,即刻板行为,如在房门禁闭的现场,拼命推拉上了锁的大门,越是重复这种动作,就越可能丧失逃生的时机。总体来讲主要包括盲目性、排他性、无序性和从众性等一些丧失理智的行为。2003年“2.2”哈尔滨天潭饭店火灾中,大火烧断了酒店的电路,店堂内瞬间变得一片漆黑,大火很快封住了酒店大门。许多人呼喊着向大门奔去,部分人亦急忙跟从人群向大门方向出逃,便毫不犹豫地奔向浓烟,结果大多都倒在了大门附近。


二、奉贤区大润发超市人群特点研究


        奉贤区大润发超市于2006年竣工,地上1层为商业店铺,地上2层及3层为超市购物区,顾客进入超市购物区需从3楼入口进入,层面积8000平方米;地下1层及楼顶为停车场,层面积分别为5000平方米和3000平方米。

        本人与他人合作通过实地调研及超市的监控视频,时间选定在星期三(2014-3-12)和星期六(2014-3-15),分别为普通购物期和双休日。记录超市在一天当中经过监控点(主要包括:一层大润发入口、三层超市入口、三层服饰区、三楼到二楼楼梯口、二层副食品区、二层水果区、一层存物柜区共7组数据)的人群数量、性别、年龄、使用推车购物人数等数据,从而计算人群性别比例和超市各层的某时间段人群滞留情况,研究超市人群流量的变化规律及人群分布特点。(本人经过数据分析,发现普通工作日与双休日的人流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故此文以3月12日星期三,即普通工作日的数据为主要分析对象)

(一)人群流量数据分析

1、一层大润发大门口

        一层发润发大门口是顾客进出大润发的主要通道。在一天当中,出现了2个人流高峰期,分别在9:00-10:00和20:00-21:00,人流量最高达900人。且此区域多数顾客在取物品时都使用推车,如果在紧急情况下,顾客为取柜中的物品,随意抛弃推车,可能堵塞超市入口及通道。其人流量变化分布如图2.1.1所示。

图2.1.1  一层大润发大门口人流量变化情况

2、三层超市入口

        从实地调研得到上午进入超市的顾客多是进入超市的晨练人群,老年顾客较多,且大多数顾客结伴同时进入,入口出现拥挤现象,人数最高达650人,其他时段基本维持在400人左右。其人流量变化分布如图2.1.2所示。

图2.1.2  三层超市入口人流量变化情况

3、三层服饰区

        三层服饰区主要顾客多为女性,且多数携带小孩,挑选服饰时停留时间较长,购物车随处停放,堵塞通道,在12:00-21:00期间人流量基本维持在300人左右。其人流量变化分布如图2.1.3所示。

图2.1.3  三层服饰区人流量变化情况

4、三楼到二楼楼梯口

        该处是三楼到二楼的主要入口,二层主要营业副食品、水果等,顾客需求量相对较大,人流量波动也比较大,基本维持在500人左右,出现高峰期时间段分别在9:00-12:00和20:00-21:00。其人流量变化分布如图2.1.4所示。

图2.1.4  三楼到二楼楼梯口人流量变化情况

5、二层副食品区

        由于副食品区的营业性质,该区域年轻顾客携同伙伴或伴侣购买副食品较多,人流高峰期在20:00-21:00,人流量达650人左右。其人流量变化分布如图2.1.5所示。

图2.1.5  二层副食品区人流量变化情况

6、二层水果区

        二层水果区经营水果蔬菜类,顾客在购买时考虑到商品的新鲜程度,多数选择在上午时间,且多数顾客使用购物车进行采购,因此在上午12:00之前顾客量较多,人流量高达550人左右。其人流量变化分布如图2.1.6所示。

图2.1.6  二层水果区人流量变化情况

7、一层存物柜区

        一层存物柜设置在一楼大润发入口处,是顾客存放物品的地方,由于顾客在进入超市时多数选择空手或携带一小包,方便进出,因此此区域人流数量较少。

图2.1.7 一层存物柜人流量变化情况

(二)人群组成比例分析

1、人群性别比例

        根据实地考察的基础数据绘制出大润发超市一天的男女性别比例图,如图2.2.1所示。

图 2.2.1 男女比例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在各个分区女性都多于男性,而人群多聚集在零食区和水果区。当发生突发事件时,由于男性在身体强度、思维反应和心理承受等能力上要优于女性,因而女性更易受到生命的威胁,特别是在零食区和水果区受伤的机率大于男性。

2、人群年龄结构比例

        在记录大润发人群数据时,将人群分为三个年龄段和使用推车人群,即,小于15岁、15到60岁、大于60岁和推车数量,统计结果如图2.2.2所示。

 

图 2.2.2 人群组成比例

        从图2.2.2可以看出,超市内15岁到60岁的人群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特别是在零食区和水果区,人群数量较多,使用推车数量也较多,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1)由于青年人身强体壮,人数众多,加上逃生本能,易造成出口拥堵、挤压和踩踏,造成弱势群体的伤亡,不利于疏散;

(2)在出口被封堵的情况下,15岁到60岁年龄段的人员较为冲动,可能会选择跳楼逃生等错误方法,增大人员伤亡的比例;

(3)由于人群数量多,加上惊恐和拥挤,对少数的小孩和老人造成心理影响,或造成心脏病患者发病,导致人员伤亡;

(4)紧急情况下,使用推车的人群会选择放弃推车,可能造成人群跌倒、绊倒或堵塞通道,造成人员伤害。

(三)结论

        通过对大润发超市人群基础数据的研究,从中发现大型超市存在的以下人群特点和变化规律:

1、超市人群流量大,密集程度高

        在2014年3月12日一天当中,进出大润发超市的人流量约在1万人次,而在双休、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人流量估计可达2-3万多人次。

2、超市人群变化呈现时间性

        超市内的人群变化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其稳定值随时间变化。通常是每天上午12: 00 以前和晚上19: 00 以后超市内的人员较多。超市内的商品分区也存在人群变化现象,如,水果区的人流量在11:00左右为一天的高峰段,副食品区的人流量在20:00到21:00为一天的高峰期。

3、超市人群数量分布的不均匀性

        超市内各分区人群数量差异较大,如,3月12日当天一层存物柜人数为705人,三层服饰区人数为3205人,二层水果区人数为4524人。

4、超市人群组成的复杂性

        超市的性质在于服务大众,面向大众,所以一般情况下,男女老少孕残等人员都可以随意进出。在正常营业期间,超市内1~15,15~60,>60各年龄段都占有一定的比例,随着人流高峰期的到来,老人、小孩、孕妇和残疾人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增加。


三、大型超市人群疏散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研究,人流量、人群性别和年龄等人群特点在超市发生突发事件时会影响人群的安全疏散,下面针对超市人群特点提出一些提高超市人群安全疏散的对策。

(一)改善超市结构设置及商品分区

1、大型超市大多在三层或三层以上,大部分商场将服饰、家电和副食品等易燃、易产生浓烟的货物布置在一至二层。一旦发生火灾,这些易燃货物燃烧蔓延迅速,产生大量浓烟,堵塞上层的疏散通道,导致上层顾客中毒、窒息或无法向下层逃生。因此,大型超市应当将易燃、易产生浓烟的货物安排在顶层,超市下层可设置水果、蔬菜等不易燃烧、顾客需求量大的商品。

2、由于顾客对商品需求不同,导致超市存在不同的人群密度,如,水果区、副食品区和打折促销区的人群密度比其他分区人群密度大。因此,超市应将人群密度较大的商品区或促销区域安排在疏散通道较宽敞、距离出口比较近的地方。

(二)控制超市人群流量

        大型超市通常是每天上午12:00以前和晚上19:00以后的人流量较大,客流的最高峰大多出现在上午9:30-12:00和晚上19:30-21:00。因此,在这段时间,我们应该加强对超市人群的监控和组织疏散力量。如大型超市可设置人流计量器,实时了解人流状态,当人群密度达到上限时,组织员工进行引导或设置障碍分流人群。

(三)组织安全疏散引导

        发生突发事件时,由于人群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多数女性、老人和小孩表现为从众行为和惯性行为,给安全疏散埋下了隐患。因此,有效的疏散引导对实现人员的安全疏散至关重要。超市员工或工作人员可通过听觉和视觉引导人群疏散。

1、听觉引导

        听觉引导即语言引导,包括口头引导和广播引导,通过广播语言进行引导,影响范围大,而且可以通过对突发情况的汇总而选择最佳疏散方案,因此广播诱导更显得尤为重要。

        广播引导,可以采用有线广播、闭路电视、音乐系统或附设扬声器的电话系统。传送信息用语,应注意以下几点:使用“请您注意”而不用“注意”听起来比较安详,少引起惊慌;所有重要指示重复两遍;使用通俗的语言。

        发布紧急通知建议用女性声音;而发出指示宜用受过训练的男性声音。用音响信号报警,以引起人们对紧急情况的注意。报警信号的选择与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使用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为500~3000Hz);为了传播较远,宜使用传播途中能量不易被空气吸收的声音(频率为1000Hz);需要绕过屏障物或分隔物时应使用低于5OOHz的低频声;在嘈杂环境中,使用的信号频率应用与噪声中最强的频率相互区别,为引起注意,可使用调制信号,如连续的嘟嘟声或颤音,尽可能使用复合音调,而不是用简谐波,因为后者难以可靠判断[1]。

2、视觉引导

        视觉诱导是利用视觉代号对危险作出警告或传达信息,包括应急照明和疏散诱导标志,目的也是为疏散创造一个合适的光照环境。

        对楼梯间应设在平台的墙面或休息平台板下;楼梯口、太平门一般设在门口上部;对疏散走道则设在墙面或顶棚下,间隔不超过20m,照度不低于0.5lx(勒克斯),避免引起眩光事故;照明通常用红色发光型灯具[2]。

        疏散诱导标志的设置宜设在疏散走道上,走道的拐弯处,走道和疏散楼梯、电梯的交接处,距地面1.00m以下的墙面上,灯光采用较亮的颜色;标志上的字和底应采用对比度强的颜色,一般用绿、蓝、红和白、黄、黑的组合。因考虑人的“视认距离”要求,疏散标志灯,一般应采用反射型灯具;在事先不知道标志的位置或周围有可能造成混乱的广告灯的情况下,以及在有刺激性烟气的场合,标志灯的亮度应相应提高。

(四)设置应急疏散通道

        大型超市人群分布存在不均匀性,各个楼层都有一定数量的疏散人群,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仅靠超市出入口作为疏散出口满足不了人群的疏散,所以超市应该预先设置多个应急疏散通道,防止出口堵塞时疏散人群:

1、在二层窗口处设置逃生充气楼梯,紧急情况下,由员工打开充气楼梯,引导部分人群向一楼逃生;

2、在三层或三层以上可以配置消防逃生缓降器,由经过消防培训的员工操作,辅助人群逃生;

3、在顶楼配置软性逃生袋或顶装型救生缓降装置等逃生工具。当下层被浓烟阻断,或火势过于猛烈,多数人群会选择向楼顶逃生的倾向,为避免由于人群的绝望、激动而跳楼坠亡,超市员工必须会使用逃生工具,组织人群向一楼逃生。

(五)制定安全疏散预案及进行安全教育

        超市的管理者需根据建筑物自身状况预见火灾潜在的危险和风险,确立合理、有效的防火安全对策。对于特殊的人群,如特殊疾患病人、老年人和小孩等,在防火安全疏散预案中还应制定出专门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发生火灾时按部就班地实施安全疏散计划,切实做到快速落实初期火灾扑救、人员及贵重和危险物品疏散与转移等自救措施,有效的稳定和控制火灾中人群的情绪和疏散行为,保障灾情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祁晓霞.大型商场安全疏散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2005.

[2]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