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高层建筑火灾,如何逃出生天?

0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超高层建筑由于其建筑的特点,导致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则救援难度大,逃生难度大,因此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今年年初,迪拜一座336米高、共有79层的居民楼——马丽娜火炬(Marina Torch)突然起火,数千居民被紧急疏散。马丽娜火炬于2011年落成,曾是世界第一高的居民楼,却因一户人家的疏忽(推测起火原因是水烟或者烧烤留下的炭火),而变成了黑夜中名符其实的“火炬”。幸运的是,目前这起事故中尚没有伤亡报告。这在超高层建筑(中国指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火灾中极罕见。除建筑本身消防设施完备外,住户熟悉逃生通道,服从相关人员指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燃烧中的世界最高居民楼之一,马丽娜火炬。所幸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图片来源:nydailynews.com

    火警、烟雾、火光和他人警告,是识别火灾发生的4个重要方式。如已发现火情但未得到通知,建筑内人员需根据危险程度(是否有人扑救,是否已有明显的浓烟和一个以上的房间已猛烈燃烧,周围是否有大量可燃物堆砌)、建筑环境(是否有完善的消防设备,所在高度,是否接近逃生通道)以及自身能力等因素,迅速做出判断,并尽快决定撤离或采取坚守原则(staying put)。

如果决定撤离,怎么办

    首先保持镇定,对周围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并按照志愿指挥者<大楼管理者<消防人员的顺序,服从指挥安排。因为密集的人群总会趋于混乱,需要有担负起组织和指挥责任的志愿者,或显眼的“制服”——反光背心、制服、哨子等,才能在混乱的状态下安抚并帮助疏散人群。在决定从楼道疏散后,人们需注意靠右行走,以便消防和急救人员快速通过(他们越快通过,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越多)。根据自己所在的楼层,具体的撤退策略如下:

    着火点在本层:先将全身泼湿并用湿布掩盖面部,男女都应将身上的丝织品如丝袜等脱掉再行动;

    着火点位于上层:跑到起火楼层下数层即可在最短时间内避免危险。之后遵循指示行动,几乎毫无危险;

    着火点位于下层:火势较小时可湿身后蹲伏突破,否则唯一的办法就是往上寻找避难层——它起初是根据美国残疾人法案(ADAAG),为无法使用楼梯的残疾人设置,现在则为超高层建筑必备结构。我国规定,超高层建筑每15层左右就需设置一个避难层,层内需备有独立消防设备,结构强度极高;

    电影里常有逃到屋顶用直升机救援的镜头,但国内大部分建筑未配备停机坪,即便是北京第一高楼国贸三期在其顶层配置了停机坪,也主要为120空中出警使用。因为若火情猛烈,高涨的火焰与热空气会严重干扰直升机的操控,想成功降落到这样的“火焰山”上,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没避难层靠谱;

    超高层建筑会备有多个楼梯通道,如一侧通道火势较猛无法通行,可由对角方向或较远处尚未起火的通道撤离。

人们需要经常留意并熟悉所处建筑的逃生指示图。此外靠自然光“充能”并足够明亮的磷光涂料也被用于扶手、楼梯和逃生标记上。超高层建筑内多采用此类技术,所以火灾发生时,可跟着楼内的绿色箭头走。撤离时切忌犹豫不决,跟着人群乱转。

    最后不论上下都需要注意随手关门。高层建筑都装备了防火阻燃门,关闭后不仅能拖延火势,也能减少毒气和浓烟的渗透,为自己争取更多宝贵时间。

如果决定留守,怎么办?

    消防车云梯的极限高度在100m左右,而这个高度下,消防车水压也是惨不忍睹。所以无论国内外,通常都是消防人员进入后,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灭火(再次强调撤离时一定要靠右,不然下面会越来越挤,消防急救根本无法展开)。虽然这样较慢,但受困者并非没有希望。所以别下饺子一样的跳楼了,那真是必死无疑。

云梯只对30~50m左右的火场起作用,再高就真的是“鞭长莫及”了。

图片来源:中国消防在线

    根据自己所在的楼层,具体的策略如下:

    困在避难层:按规定,这里配有独立水源和喷洒系统,且与逃生通道相连,或是有独立的逃生出口。关好门后保持信心等待救援即可;

    困在普通楼层。最安全的地方是如卫生间等有大量水的房间。进入后迅速将自己淋湿,关闭大门并用衣服塞紧缝隙,然后堵住水池然后打开龙头放水,同时给门泼水降温。如的确无路可去,不要犹豫,抱起饮水机水桶,冲进有门有窗的屋子,然后把一切缝隙都堵上;

无论困在哪都要用手机、标示物等通知外界自己的方位(但如附近有燃气管线,最好不要用手机以免引发爆燃)。不要强行打开甚至砸开窗户。9·11事件中最危险的不是火,而是暴雨一般从天而降的碎玻璃,不仅砸死砸伤很多路人,对救援人员及设备也造成很大伤害。如实在呼吸困难,可考虑趴在地板上(距地面750px处有氧气)。若窗户未封死,且外墙未着火时,也可打开一点稍稍透气,然后尽快关闭,因为氧气正是燃烧需要的。

因被玻璃和坠落物砸中而起火的消防车。图片来源:新华网

    无法撤离时原地坚守是非常有效的保命手段——唯一的例外只有9·11。由于大楼遭飞机撞击后引起垮塌,导致后来出现了“谁留谁死,谁跑谁活”的反常现象(世贸中心最早修建时,针对当时最大机型的撞击力做了强化,故第一次撞击后有人发出了错误的命令留守)。此外,2001年世贸中心进行紧急疏散模拟时曾发现,楼内人数在2000人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楼道出口宽度至少需要1.42米。即便如此,每疏散1000人(楼高100~200m)也需55~60分钟。而火场温度提升至引起钢材脆弱变性的速度,要远大于目前超高层建筑的疏散速度。因此在9·11事件的后续调查中,研究者提出两个重要的问题:要不要继续采用坚守原则,以及是否能用电梯逃生或运输救援部队。第一个问题由于牵扯到暴恐应急领域,并不具有普适性;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个问题。

    左为火场升温模拟曲线,右为耐火钢(FR-steel)与普通钢(SN490)强度降服对比。可以看出温度达到500℃时普通钢材(SN490)强度就会下降一半。

未完待续。。

(内容来源与果壳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