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大学实验室爆炸致3名学生死亡,高校实验室怎么管?

0



 

 12月26日上午10时,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学校东校区2号楼环境工程实验室,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实验现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

 事故为环境工程实验室内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试验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

  学校已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将全力做好善后事宜,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实验室主要的安全事故


  1.火灾事故

  原因:

  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等。

  这类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任何实验室都可能发生。

  2.爆炸事故

  原因:

  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

  3.生物安全事故

  原因: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废物甚至比化学实验室的更危险,生物废弃物含有传染性的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都可能构成极大的危害。

  4.毒害事故

  原因:

  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管理不善,造成有毒物质散落流失,引起环境污染;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化工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

  5.设备损坏事故

  原因: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造成设备损坏;高速运动的设备因不慎操作而发生碰撞或挤压,导致设备受损。这类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

  6.机电伤人事故

  原因:

  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对人的伤害。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机械实验室,或要带电作业的电气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

  7.设备或技术被盗事故

  原因:

  实验室人员流动大,设备和技术管理难度大,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这类事故是实验室安全常发事件,不仅造成了财产损失,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甚至有可能造成核心技术的外泄。

预防措施

  1.杜绝人为隐患

  参与实验工作主体是人,人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只有从“人”着手,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

  香港的高校对于实验室安全十分重视。如,研究生在使用受管制物料或仪器前,均需接受大学安全与环境事务处安排的强制性安全训练及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对理工类本科生也要强制进行安全训练,既有大课教育,也有网络课程,并开设防火、逃生等一般性安全训练课程。清华大学开发了实验室安全课网上学习与考试系统,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

  2.构建安全环境

  良好的安全环境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因素,构建安全环境,应该从硬件和软件上着手进行。

  硬件方面:

  实验室(楼)要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报警装置、紧急喷淋装置、洗眼器、急救箱、废弃物收集装置等。要经常对安全通道进行检查,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保证实验用电和用水安全、合格。

  软件方面:

  明确各实验室安全责任人,针对各个实验室的潜在危害张贴明显标志,对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使用规则明确告知,对药剂的危害、应急处理措施予以明确标注。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开展安全学习和安全知识实验技术与管理竞赛,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营造安全氛围。

  3.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完善、明确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是实验室安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安全准入制度运行的必要条件。

  香港的高校一般都成立有校级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委员会,由行政副校长负责,制定全校的安全政策、安全守则、安全指南,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环保设施,并设立安全与环境事务管理处来进行日常管理,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得以卓有成效地开展。

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防盗

  加强防卫,经常检查,堵塞漏洞。

  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仪器室,室内无人时随即关好门窗。

  仪器室内不会客,不住宿,未经领导同意,谢绝参观。

  办公室内不得存放私人贵重物品。发生盗窃案件时,保护好现场,及时向领导、治安部门报告。

  2.防火、防爆

  仪器室备有防火设备:灭火机、砂箱等。严禁在仪器室内生火取暖。

 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要妥善分开保管,应按药品的性能,分别做好贮藏工作,注意安全。

  做化学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谨防失火、爆炸等事故发生。

  3.防水

  实验室的上、下水道必须保持通畅,实验楼要有自来水总闸,生物、化学实验室设置分闸,总闸由值班人员负责启闭,分闸由有关管理人员负责启闭。

  冬季做好水管的保暖和放空工作,要防止水管受冻爆裂酿成水患。

  4.防毒

  实验室藏有有毒物质,实验中会产生毒气、毒液,因此必须做好防毒工作。有毒物质应妥善保管和贮藏,实验后的有毒残液要妥善处理。

 建立危险品专用仓库,凡易燃、有毒氧化剂、腐蚀剂等危险性药品要设专柜单独存放。

  化学危险品在入库前要验收登记,入库后要定期检查,严格管理,做到“五双管理”即双人管理、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人记帐、双人把锁。

  实验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制作有毒气体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学生实验室装有排风扇,保持实验室内通风良好。

  学生实验桌上备有废液瓶,化学实验室备有废液缸,实验室附近有废液处理池,防止有毒物质蔓延,影响人畜。

  5.安全用电

  实验室供电线路安装布局要合理、科学、方便,大楼有电源总闸,分层设分闸,并备有触电保安器。

  总闸由每天的值日人员控制,分闸由各室的管理人员控制,每天上下班检查启闭情况。

  学生用电源总闸设在讲台附近,由任课教师负责控制供停。

 实验室电路及用电设备要定期检修,保证安全,决不“带病”工作。如有电器失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沙子或灭火器扑灭。在未切断电源前,切忌用水或泡沫灭火机灭火。

  如发生人身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进行人工呼吸,急送医院救治。

化学实验室守则

  1.实验室要保持安静,严禁大声喧哗、吵闹。

  2.学生在实验前,要预先作好课前准备,进入实验室时,要有秩序,按规定的座位就座。

  3.实验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实验内容、目的、要求和实验步骤。

  4.实验开始时,学生应先查点仪器、药品是否齐全,不得随意调换,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5.实验必须按步骤进行,并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课后及时写好实验报告。

  6.实验时,要爱护仪器,节省药品,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丢失的仪器,必须赔偿。

  7.实验结束,要将仪器整理或清洗,保持左面,室内的整洁,由教师宣布后,才能离开。

  8.本守则在每学期第一次实验前向学生宣讲。

化学仪器室规章制度

 1.器材室工作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注意防火、防盗、防毒,学期结束要对仪器、药品进行清查核对,保证帐物相符。

  2.教学仪器不得借给私人使用或外单位借用,特殊需要必须借用的须经学校分管领导批准方可借出,并要按时归还,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3.教师领取实验仪器、药品应履行借用手续,用完后应立即归还,不得带到办公室,以免损坏和丢失,对实验时损坏的仪器要如实登记.

  4.分组实验要提前一周,演示实验要提前一天通知实验教师准备,以保证实验按时进行.

  5.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器材室.

  6.严格执行危险药品和贵重仪器保管、使用制度,如发现危险药品散失,必须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7.严禁在器材室内吸烟和饮食.

  8.易燃、易爆废液应倒入指定容器中集中处理.

  9.要爱护公共财物和仪器设备,要注意节约药品,损坏仪器要如实登记,酌情赔偿。

实验室安全管理之“八防”

  近年来,我国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2014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其中第54条说道: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根据化验室的特点,化验室的安全包括防水、防火、防毒、防腐蚀、防触电、防爆、防环境污染、防野蛮作业等方面。做到了这几点,会有效的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来源:综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