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烈士家属(下)

0

程章生  种晶晶   邓华斌/文




  6双鞋垫寄真情

  8月21 日,穿过繁华的都市,我们来到远在山东青岛烈士杨波的家中。因为事先联系过,杨波烈士的父亲杨宝恩、母亲郭胜兰和妹妹杨飞燕早已等待在家口,看到我们过来了,杨宝恩的一家三人大老远就向我们不停地招手,一边把我们招呼进门,一边不停地用手拭去眼角的泪水。

  屋里收拾得很干净,两室一厅的房子摆放得整整齐齐。在杨妈妈卧室的床头柜前,有一大叠奖状和证章,这些奖状和证章记录着杨波烈士在消防部队光荣的历程。杨波烈士生前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受到多次嘉奖,是部队一致公认的好兵。

  1996年11月21日,也就是杨波烈士退伍的前一天,上海东沟造船厂“东14号”渡轮发生火灾,他义无反顾的和战友们一起奔赴火场,在火场上,他作战勇敢,奋勇争先,但在深入船舱抢救被困群众时,由于空气呼吸器内的氧气用光,不幸倒在火场上,再也没有醒来。

  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为国家捐躯,死得值!“杨妈妈一边指着烈士生前的各种遗物一边动情地说道:”你看,这些都是上海市消防总队、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市政府给予的各种荣誉,政府对我们也不薄。“听着杨妈妈的诉说,面对着这些二等功、”东方卫士“和”革命烈士“等各种荣誉证书和各类奖状,我的心里不由得肃然起敬。

  听杨妈妈说,每当在电视里或是在广播里听到关于上海的消息,心里总是感觉到特别的亲切,虽然杨波烈士去世已经7年了,但她总认为杨波并没有离他们远去,他还在上海当兵,依然在保家卫国。现在,杨波爸爸每月的工资也有一千八百多元,杨妈妈也有几百元,小女儿杨飞燕也中专毕业了,生活不用愁吃愁穿的。两位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年底征兵时,把杨飞燕送到部队去锻炼,去完成他哥哥生前没有完成的愿望。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多小时的探访很快就过去了,当我们把公安部消防局和上海消防总队的慰问金交到老人的手中时,老人突然间像孩子似的哭了起来,硬是把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舍不得让我们离去。

  临走时,老人一定要我们带上她特意准备的几袋蘑菇,我们赶紧推却掉,杨妈妈见状,便转身到房间的抽屉里找出了6双鞋垫,一定要让我们带上,否则,就不让我们离开她的家门,这哪里是什么鞋垫!分明是烈士妈妈的一片深情厚意,杨妈妈眼睛又不好,她一针一线地缝这些鞋垫要花多少心血和汗水?这鞋垫上的每一根针线都寄托着她对儿子的思念和对消防部队的一种深深的爱意!

  走出烈士的家门,太阳照在脸上,一阵海风吹来,全身上下感觉到暖暖的、柔柔的。此时,青岛的天空像刚洗过一样,湛蓝湛蓝的,又纯净又透明。

  后记

  这次走访慰问的烈士家属还有许多, 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每位烈士的英雄事迹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 而每位烈士的亲属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行和经历都深深地感动并教育着我们。

  在寻找慰问烈属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我们几乎跑遍了整个上海, 还到过山东、河北、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每次寻访、慰问回来, 心情都久久难以平静。我们始终铭记的是英烈们的杰出贡献和留下的丰厚精神财富, 但是更让我们感动的是烈属们在承受了巨大的生离死别的痛苦之后, 仍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以大海一般的情怀一如既往地理解、支持着部队的工作。

  寻找烈属,慰问烈属除了每次都让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洗礼外, 还有对生命更深意义的思考。

  向你们致敬,烈士的家属们!



1
共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 发表评论
还能输入200

评论只对会员开放,请【登录】后再进行评论,
如没有帐户 请先【注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