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火红——祭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四)

0

    凌汛      傅海鹏/文

火啸

  大兴安岭大火我们之所以称之为“火啸”,是因为它具有和“海啸”相类似的一些特征。正是这些和海啸相似的现象,将大兴安岭大火推向了极端,不然按一般火场火势燃烧蔓延原理解释大兴安岭火灾的如此惨烈。便显得于情于理皆不合了。


  大兴安岭火灾一是燃烧后推进速度特快。当时火势蔓延的速度达到每小时60公里左右,也即每分钟1公里、每秒钟1 7米的速度。所以有许多人开头是看到天边发红,很快就变成一片火光和烟雾;同时感到空气的炙热,等看到火头来了,转身再想跑,已经来不及了,没等掉头跑多远,已被火魔吞没,只剩下在烈焰中挣扎煎熬的惨景。
  二是铺天盖地,铁壁合围。这种被称之为“火啸”的大火,其火势不是按常规逐步蔓延推进,而是火焰先从空中过来,泛黄、泛红、四面八方一片;林间的树叶“噼啪”作响,那是水分被烤干的瞬间反应:然后“呼”地一下,整座林子开始燃烧。笔者听人说过,育英林场的一条小溪在当天夜里被烤干断流,到第二天才逐渐恢复。一些当年在宽50米左右的阿木尔河中逃生幸存的人说,当时河水寒冷刺骨,但火头过来时水中居然出现了一股股暖流,河滩上的湿衣都被烤干了。


  三是空气窒息。火势最大时,现场不少人都感到呼吸困难,毫无疑问,这是空气中氧气被大量消耗的缘故。事实上不少人就是因空气窒息死亡。当整个空间都在大面积燃烧的情况下,地面已不可能再保留平常我们所说的“空气层”了,漫天大火的下面实际形成了局部的窒息。倒在地下或想匍甸前进的人根本吸不到氧气。

(未完待续)

1
共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 发表评论
还能输入200

评论只对会员开放,请【登录】后再进行评论,
如没有帐户 请先【注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