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火红——祭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五)

0

  凌汛   傅海鹏/文

“以火攻火”和“人墙挡火”

   5月10日下午1时许,省扑火救灾塔河前线总指挥部召开第一次会议。议题是154名森警战士,是立即空投到绣峰三支线,还是空投到西线战区?
  2时30分,解放军某师师长、东线战区副总指挥吴长富带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1时15分,火从三支线8公里处突破,火头宽达3华里。,塔河随时都有陷落的危险。   ”现在惟一的办法就是舍出二支线的资源,在北侧面线点烧防火隔离带。
  点火战术是万不得已的战术,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需要的是准确的判断和果断的行为:需要的是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足够的胆魄。


  相撞的两股火头烧出的防火隔离带继续向东西两侧延伸。浓烟中,战士们把湿毛巾扎在嘴上,呛得实在喘不过气来,就趴在地上吸一口潮气……
  一辆装柴油的洒水车不多时开来了,柴油喷洒在路旁3米外的杂草和幼树上,顿时黑烟冲天而起,火柱窜起来足有四五米高。军、警、民结为一体,经过一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在二支线靠近绣峰一侧,烧出了22公里长的隔离带,遏制住了向塔河逼近的火头。在大兴安岭火灾过去1 5年后我们选择这样一个当年的细节,主要是说明扑救大面积火灾中采取“以火攻火”战术是万不得已的办法,因为稍有闪失,“以火攻火”就有可能转换为“点火放火”造成更大的损失。“以火攻火”的果断行为必须建立在准确的判断和点火人必须具备的丰富经验上:“以火攻火”这种战术看似简单,然而却非人人都能操作。

  看到这两幅照片,你是否会想到:同样是人墙,可我们有否意识到人体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承受风浪的冲打,但是否能承受火焰的高温和燃烤?

(未完待续)
  

1
共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 发表评论
还能输入200

评论只对会员开放,请【登录】后再进行评论,
如没有帐户 请先【注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