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岜沙 | 这个地方扛枪搞消防宣传,人为火灾罚120斤猪肉…

0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山区省份,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世居密林山地,聚族而居的民族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造就了众多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民族文化厚重的木质连片村寨。全省有50户以上木质连片村寨2574个,其中,黔东南州2478个,占总数的96.27%。

岜沙苗寨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的一个山顶苗寨,是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苗寨的独特少数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游客,逐渐成为不少人的网红打卡地。不过,由于这里房屋多为木质结构,依山而建、密集程度高,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岜沙苗寨的消防安全工作也必须做得细致、符合当地特点。

 


岜沙村寨里经常进行消防演练,黔东南州消防支队从江大队代理教导员徐刚表示,演练过程中巡逻队进行鸣锣喊寨,巡查寨内的隐患点和火情,做到提前发现,及时防控。

徐刚:“发现火灾后,人员就按照平时的分工,有组织的人员疏散逃生的,有组织初期火灾扑救的,还有打电话报警的,相关的人员按职责分工展开行动。通过不断的演练,提高当地老百姓的消防意识和救援能力,最终目的是减少伤亡和经济损失。岜沙这个地方的火灾管控防控比较好,近五六年来,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的火灾。”

 

 

如果你关注了贵州消防的官方抖音号,你可能对一位提火枪的老者不会陌生。在短短几秒的视频中,他身穿民族服饰,手持火枪朝天开了一枪后,喊出“枪忌走火,寨怕火患”的宣传口号。

 

 

 

他就岜沙苗寨的寨老滚拉旺,也是当地消防安全代言人。滚拉旺表示,每隔几天县里的消防部门就要来组织一次演习,给村里的人培训消防知识和正确使用消防设施。

 

 

    滚拉旺:“消防对我们的岜沙村寨改变很大,以前我们这里盖的房子都是茅草、木皮盖的,很不安全,比较容易引发火灾。而且以前我们没有电照明,点的火把,如果一不注意就容易把寨子烧起来。现在政府对我们岜沙房屋都配了消防设施,在寨子里都是几十个消防水池,变化很大,家家户户都很安全了。我们真的很感激,我们村里的人消防意识都很高。我们的巡逻队天天都有喊寨,用我们的苗话喊,提醒村里人要出门注意关电防火。”

 

 

在岜沙村村口,还立着两块石碑,上面刻着岜沙村村规民约。碑文上明确规定,有下列行为者按照三个“120”,120斤猪肉、120斤大米和120斤米酒承担违约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违约责任中有几条与消防安全有关,比如这户人家引发了寨火、这户人家引发了森林火灾十亩以上,或者发生了寨火寨子里的成年人未参与扑救而抢救自己物资的,这样的一些行为,他们就会按照三个“120”承担违约责任。

 

 

 

黔东南州消防支队从江大队 代理教导员 徐刚表示,这些村规民约是村民长期以来的经验总结,符合当地的民俗特色,也能看出村民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还有他们碑上没有写的就是,老百姓家里发生火灾以后,他如果原来是住在寨子中间的,就不会再允许他在原址建造这个房子了。如果要再建房子只能建设在寨子边上。他们这个执行主要是村里面的村两委,还有村里面有寨老,年纪大的有威望的长者,十来个,他们来组织实施,执行还是很到位的,也达到了警示教育的目的。”

在当地政府靶向施策工作中,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带领黔东南州消防支队,全面推动黔东南州农村火灾防控工作,开展了百乡千村消防大演练、大培训,提高了老百姓自防自救能力和逃生能力,有效避免了火烧连营和小火亡人的情况发生。 

通过立法明责、包保定责、高压追责,和分级监管、智慧管火、整合民力等有效措施。近年来,黔东南州各村寨村民对于消防安全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无论是在使用灭火器械还是防控火灾方面,都让老百姓们共同参与,为村寨消防安全上好了“防护锁”。

黔东南州消防支队从江大队代理教导员徐刚:“下一步,我们还要结合我们现在的大数据,建立一些监控的平台,比如电气火灾的监控,另外一个是水位水压的监控,通过我们现在一些技术手段,达到平时有效的处置,发生灾情我们第一时间要保证有相关的物资进行处置,达到更有效防治的作用。”

 

 

 

来源:贵州消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