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将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

0



本文来自消防员敏之的文章,原文标题:将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的几个关键问题。

什么是危险化学品、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事故形势、如何调派救援力量、如何处置化学品事故……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对于消防救援队伍而言,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的压力一刻都没有减轻,风险也从来都没有消失。”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机组在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这是一种极端而罕见的险情。生死关头,机组全体成员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被网友赞为“英雄机组”,并迅速被全国网友熟知。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邀请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招待会。习近平强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5·14”事件成功处置绝非偶然。处置险情时,你们所做的每一个判断、每一个决定、每一个动作都是正确的,都是严格按照程序操作的。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和勇敢精神,来自你们平时养成的强烈责任意识、严谨工作作风、精湛专业技能。”

这则新闻虽然与消防无关,但我每次重温“5·14”事件的成功处置都觉得感慨万千。消防救援队伍作为一支同各类灾害事故作斗争的专业队伍,每天都在战斗,我们在处置险情时,能不能保证每一个判断、每一个决定、每一个动作都是正确的呢?这的确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时指出:“改革转制后,你们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党和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黄明书记在贯彻总书记训词动员会上用“四个意味着”作了一个很生动全面的阐释:这就意味着我们承担的任务应该是综合性,不再仅限于传统的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而要扩大到包括地震、水灾、旱灾、危化品、核事故等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救援;意味着我们在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中都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意味着我们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应该是最出色的,代表着国家的最高水平;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承担国内应急救援任务,还要具备跨境跨国救援的能力和水平,体现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

对于消防救援队伍而言,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的压力一刻都没有减轻,风险也从来都没有消失。回顾历史,无论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8.12”黄岛油库大爆炸、“6.27”北京东方化工厂大爆炸,还是近些年来发生的大连“7.16”、古雷“4.6”、天津港“8.12”、靖江“4.22”、响水“3.21”、三门峡“7.19”,都对消防救援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天津港“8.12”危险化学品仓库特大着火爆炸事故,造成24名现役消防员和75名专职消防员壮烈牺牲,损失极其惨重、教训非常深刻。不难预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危险化学品行业的事故依然会呈现易发多发频发的态势。无论是各类大大小小的化工场所的着火爆炸事故、还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槽车事故,都是我们处置的难点,需要引起队伍各级的高度重视。

一、认识它——什么是危险化学品?(What is hazardous material?)

(一)危险化学品概念

根据美国交通运输部(DOT)的定义,危险品(A hazardous material)是指那些在装卸、储存、制造、加工、包装、使用、处置或运输过程中一旦控制不当就会对紧急救援人员、公众或环境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不合理风险的材料。

2012年5月,美国国家消防协会发布了NFPA472,Stan dard for Competence of Responders to Hazardous Materials/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Incidents《危险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故响应人员任职标准》,该标准涵盖了对认知级别人员、操作级别人员、危险品技术人员、事件指挥官、危险品工作人员、危险品安全工作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特别是对于危险品技术人员的任职能力,区分了槽车、液货舱、联运罐、液货船和非液货船、大型易燃液体储存、大型易燃气体储存和放射性物质7个专业,虽有相通之处而又各有不同,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值得称道。这部标准内容相对较长,且原版晦涩难懂,中化舟山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已经将其翻译成了中文,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一看。

我们国家在不同场合对危险化学品的表述不尽相同。在生产、经营、使用场所称为化工产品,一般不单称危险化学品。在运输环节,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将其称为危险货物;在储存环节,称为危险物品或危险品。在应急管理部门,统称为危险化学品。国家应急管理部设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监管三司),各个省市的应急管理厅局也都设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处。

根据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二)危险化学品分类

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而且一种危险化学品常常具有多种危险性。例如,二硝基苯酚既有爆炸性、易燃性,又有毒害性;硫化氢既有毒害性,又有易燃性。但是,每一种危险化学品,在其多重危险性中必然有一种是主要的,也就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因此,在对危险化学品分类时,一般遵循“择重归类”的原则,即根据该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来进行分类。

我国《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根据运输的危险性将危险化学品分为9大类:爆炸品(如TNT);气体(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氢气、氯乙烯等);易燃液体(如苯、汽油、原油、甲醇等);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产生易燃气体的物质(如红磷、硫磷化合物、钠、钾等);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如硫化氢、硫酸二甲酯、氰化钠等,同时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放射性物质(如钴60、钠24、铅210等);腐蚀性物质(如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等);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主要指危害环境物质,如石棉、锂电池、干冰等)。

根据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我国新确立的化学品危险性分类体系按照物理化学危害(共16类)、健康危害(共10类)、环境危害(共2类),分为28类。这些数目庞大的化学品广泛存在于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废弃6个领域,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二、了解它——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事故形势(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incident situation)

(一)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化工行业呢?因为化工产品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是汽车、高铁、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以及制造强国和国防强国的重要配套材料。除了宇宙探秘、海洋深潜以及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离不开化工外,人类的生命健康也离不开化工。今天人们靓丽的生活和环境,离不开染料、涂料、颜料的贡献。

举一个关于“的确良”布料的例子,就可以看得出发展化工行业的重要性。“的确良”就是我们常说的涤纶、也叫聚酯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杜邦公司最早合成的,商品名是“Dacron”;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上开始流行,当它在香港市场上出现时,人们根据广东话把它译为“的确凉”或“的确良”,大意为“确实凉快”。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的衣服基本男女同款,颜色只有灰、蓝、黑,而“的确良”可以呈现各种颜色,带给人们时尚靓丽的风景线,就成了女士们的新宠。那个时代正在谈恋爱的男士若送给女朋友一条的确良裙子,绝不亚于现在的限量版LV包,女孩会经常在邻居面前摆弄,以显示男朋友对她的关心。

当年为买的确良面料有过两个场景:一个是1968年6月16日,上海石门二路红缨服装店有一批的确良衬衫,蜂拥而至的顾客把商店橱窗玻璃挤碎了,还造成了1死6伤的惨剧,为买一件的确良衬衫不幸被挤死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教师;另一个场景是在四川,一天小伙子看见卖的确良,就排队想买做件衬衫,可是排到他的时候只剩一尺了,他回去以后做了一件内裤,他穿上以后就想“谁知道我也穿了的确良呢?”就做了个牌子,上面写了“内有的确良”5个字。有一天在街上要上厕所,就把牌子挂在厕所门上了,等他出来一看厕所门外排成了长龙,还有人在问“怎么等了这么长时间还不卖呀?”前面是真事、后面是一个段子,可见化工与我们生活的密切相关和重要性。

我国自2010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二化工大国。去年我国石油产量1.89亿吨、天然气的产量1610亿立方米,都列世界第7位;共有炼油企业216家,总的原油加工能力8.13亿吨,其中千万吨级以上炼厂23家,炼能约占38%,500万~1000万吨炼厂48家,炼能也占38%,500万吨以下规模的炼厂还有145家,我国去年原油加工量6.04亿吨,原油加工能力和加工量都居世界第二位;乙烯产能2550万吨、产量2372万吨,聚乙烯产能1844万吨、产量1583.5万吨,都是世界第二位;丙烯产能3620万吨、产量3005万吨,聚丙烯产能2450万吨、产量2200万吨,都是世界第一位。此外PX产能1379万吨,产量1109万吨,乙二醇产能1063万吨,产量679万吨,都是世界第一位,石化全行业现有20多种主要产品的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二)化工行业事故形势

化工行业迅猛发展,且大多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因此事故发生不可避免。近年来,化工行业屡屡发生事故,可以说“大事年年有、小事月月见”,已成为影响公共安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据统计,2013-2018年6年间,全国共发生化工事故974起,造成1253人死亡(图1)。



特别是天津港“8.12”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之后,国务院部署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行动,但仍然发生了山东临沂金誉石化“6.5”爆炸事故(10人死亡、9人受伤)、江苏连云港聚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2.9”重大爆炸事故(10人死亡、1人受伤)、四川宜宾恒达科技有限公司“7.12”重大爆炸着火事故(19人死亡、12人受伤)、河北张家口“11.28”重大燃爆事故(23人死亡、22人受伤)等有重大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的化工事故。

2019年,国内外化工行业的事故层出不穷,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山东济南“4·15” 重大着火中毒事故、河南三门峡“7.19”重大爆炸事故更是拉响了警示全行业的沉重警报。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5月底,国内共发生化学品事故817起!死亡409人!2019甚至被戏称为化工行业的“本命年”,这就如同行驶在路上的汽车,前一秒安全不代表后一秒平稳。“谈化色变”的现象正在蔓延,如何“化险为夷”,对消防救援队伍、对应急管理部门、甚至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

三、应对它——如何调派救援力量?(How to dispatch rescure force?)

《孙子兵法》里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任何一场灭火救援行动而言,在准确受理警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调派力量,都是打赢制胜的基础和关键。因此,作战指挥中心接处警人员一定要加强业务学习,做胜任本职的“行家里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简单随意调派力量、当糊涂官、打糊涂仗。

(一)通过多种途径准确弄清危险化学品的种类

搞清楚、弄准确到底是什么危险化学品发生了事故,是一件“Easy to say, but hard to do”(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我们现在指挥中心接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报警人的描述作为传达灾情和调派力量的依据,但有时候报警人的说法并不一定符合事实。救援力量到场后,往往会开展一些必要的侦查检测,但所得出的结论也不见得准确。2006年湖北汉宜高速枝江段“5.18”硫酸二甲酯槽车泄漏事故处置过程中,因救援力量未搞清泄漏危险化学品的具体种类就展开救援,造成十几名消防指战员不同程度中毒,教训深刻(案例:湖北省汉宜高速公路枝江段“5.18”硫酸二甲酯槽车泄漏事故处置战例)。无独有偶,天津港“8.12”危险品仓库着火爆炸事故发生后,救援力量在一开始也是不清楚究竟是什么物质着火了,这些前车之鉴应当被永远铭记。美国消防部门经常强调“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a potential hazardous material incident is critical to ensuring your own safety.”(识别潜在危险品事故的能力对于确保自身安全至关重要)。这一点不言而喻,只要现场可能存在危险化学品,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在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贸然进入事故区域。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没搞清楚究竟是哪一种危险化学品前,进入核心区的队员要少而精,且必须按照最高等级进行防护。

(二)科学调派人员车辆及装备器材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消防队伍只负责灭火工作,并不承担抢险救援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高层、地下、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及其它特殊灾害日益增多,建立消防特勤队伍的呼声渐高。

1995年3月,日本东京沙林毒气事件发生后,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公安部提出应对类似事件的措施和预案。7月4日,公安部向中央提出:若发生此类特殊事件或灾害事故,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作为现场处置力量。7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批准了这一请示。

1996年11月28日,公安部下发《关于做好预防和处置毒气事件、化学品爆炸等特种灾害事故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各地尤其是大城市要建好消防特勤部队,成为抢险救援的“拳头”和“尖刀”。

1997年7月8日,公安部、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重点地市消防特勤队伍装备建设提高处置特种灾害事件能力的通知》,提出特勤队伍建设的目标是配备特种装备,具有多种手段,能够有效地处置化学危险品、毒气及核物质泄漏等灾害事件和扑救特殊火灾,并具备跨地区救援能力。《通知》决定由中央财政拨出专项资金,补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兰州等25个省会市及大连、青岛、苏州、厦门和汕头等5个计划单列市建设第一期消防特勤队伍。

1999年5月4日,公安部下发《关于抓紧落实重点城市公安消防特勤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进一步落实消防特勤队建设编制,配齐配强特勤人员,加大特勤队士官配备比例;加快特种装备配置,进一步完善特勤功能;强化特勤专业训练,尽快形成战斗能力;完善各类处置预案,努力提高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的组织指挥水平。

2002年8月19日至20日,公安部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包括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在内的6大类社会抢险救援。同年12月,第二期消防特勤队伍建设正式启动。2007年,公安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决定实施第三期公安消防特勤队伍建设。以甘肃为例,目前15个地州市中的8个建有消防特勤队伍,在各类特殊灾害事故处置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10年前在庆阳特勤中队工作的时候,就曾多次参与氨气泄漏、危化品槽车着火、深井救助、建筑物坍塌等特殊事故的处置。那个时候,特勤队伍是要比普通中队更“牛气”一些的,不说别的,就连伙食费的标准也要比普通中队高出不少。

遗憾的是,随着队伍建设的普遍加强,“特勤不特”的问题逐渐成为了司空见惯的现象。现在,不管是特勤中队还是普通中队,亦或是混编中队、专职消防队,承担的任务大致上是相差无几的。但是,各个中队的装备建设不尽相同,人员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因此一旦遇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警情,在力量调集的时候还是要心中有本帐,将最精干的力量、最先进的装备调到现场去,决不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贻误战机。

(三)适时请求社会联动单位到场协助处置

消防救援队伍不是万能的,一定不能在鲜花和掌声中迷失了方向,觉得自己可以“包打天下”。电影《烈火英雄》中,自始至终都是消防队在“孤军奋战”,连企业专职消防队的影子都看不见,但这毕竟只是艺术。在现实中,各级一定要高度重视联勤联动机制的建设,平时就要注重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有哪些易燃易爆场所,主要储存了哪些危险化学品,有哪些装置、哪些储罐,主要危险性是什么,工艺路线图和厂区平面图,这些都要搞清楚。同时,必须制定完善可行的灭火救援预案,辖区联动单位的联系方式、工程机械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要在预案中有所体现、做到便捷可查,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要第一时间请求政府调派社会联动力量到场协助处置。特别是要发挥好专家库的作用,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准确预见各种风险因素,达到科学处置、专业处置、安全处置、环保处置的目标。

四、战胜它——如何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How to manage a hazardous material incident?)

(一)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

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的事件。从事故理化表现,其类型可分为四类:1)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2)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3)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4)其他危险化学品事故。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

危化品事故与其他事故相比突出特点:

一是发生突然,防护困难。危险化学品工业事故的发生往往出乎意料,常常在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生,在瞬间或短时间内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外泄,发生猛烈的爆炸、燃烧;如果附近建有居民区,有毒气体迅速向人口密集区扩散,威胁公众生命安全。

二是扩散迅速,受害范围广。突发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泄漏,可能严重污染空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特别是有毒有害气体在十几分钟、甚至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可能扩散到几百米、甚至几千米远。

三是持续时间长,洗消困难。因危险化学品导致的污染区一旦形成,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有毒气体如果扩散进入居民住宅区不易逸散,有毒液体、特别是非水溶性有毒液体泄漏后洗消更困难,持续时间会更长。

四是涉及面广、政治影响大。2004年4月16日,地处重庆主城区的天原化工厂(氯碱生产企业)发生连环爆炸事故,被迫紧急转移居民15万人。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爆炸,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江面上产生一条长达80公里的污染带,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甚至引发国际间纠纷,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原则

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大体分为隔离警戒、控险堵漏、扑救洗消、灾后清理等几个步骤。不同种类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各不相同,具体处置步骤也有区别。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险化学品事故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火灾、爆炸、泄漏、其他。具体可分为8种处置方式,各自的事故处置通则如下:

易燃气体:如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LNG)、压缩天然气(CNG)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或高温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案例:湖南怀化常吉高速“10.6”液化石油气槽车泄漏爆炸抢险救援)



注意事项:

1.当火焰熄灭,但还有气体扩散且无法实施堵漏,要果断采取措施点燃。

2.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

3.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毒性气体:如氨气、氯气等,对人有强烈的毒害、窒息、刺激作用。(案例:江苏淮安“3.29”液氯槽车泄漏事故救援)



注意事项:

1.喷雾状水抑制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

2.在可能的情况下,翻转泄漏容器,使之漏出气体而不是液体。

3.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

4.洗消污水的排放需经过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易燃液体:如汽油、甲醇等,主要事故有泄漏和燃烧。

(案例1:甘肃庆阳“12.16”汽油槽车泄漏起火事故处置战例;

案例2:山西省晋济高速公路岩后隧道“3.1”甲醇槽车泄漏着火事故处置战例)



注意事项:

1.泄漏处置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避免产生静电。

2.进入密闭空间先通风。

3.若安全阀发生声响或储罐变色,立即撤离。

易燃固体:如红磷、硫磺等,对热、撞击等敏感,易被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有毒气体等。



注意事项:

1.与水反应的物品大量泄漏并火灾,不得使用水、泡沫扑救。

2.对粉末等物品火灾,不得使用直流水冲击灭火。

遇湿易燃物品:如甲醇钠、碳化钙等,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热量。



注意事项:

1.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灭火剂扑救,液体应用干粉等,固体应用水泥、干砂等,轻金属应用氯化钠等专用灭火剂。

2.对粉末等物品火灾,切忌喷射有压力的灭火剂。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氢、过硫酸钠等,易分解放热,能导致可燃物燃烧。



注意事项:

1.穿上适当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2.避免接触还原剂,可燃物质,重金属粉末等。

3.过氧化氢禁止用沙土压盖。

有毒品:如氰化物、化学农药等,进入肌体后,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



注意事项:

1.穿上适当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2.大量泄漏时,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3.在水体中泄漏时,组织民众远离水源污染区域。

腐蚀品: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破坏。

(案例:甘肃武威“6.26”盐酸槽车泄漏事故处置战例)



注意事项:

1.避免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接触。

2.扑救浓硫酸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发生的火灾,硫酸数量不多时,可用大量低压水快速扑救,如果数量较大,应先用干粉等灭火,然后将着火物品分离。

结束语:

消防救援队伍不会每天都参与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但危险化学品事故随时都可能会发生,因此,强化日常训练和救援准备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If you train like you’ll fight, you’ll fight like you train.”(如果你像实战那样训练,你就可以如训练般作战。)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主动走向胜利。”我们期待,通过队伍上下共同努力,我们对于危险化学品的认知水平可以由陌生转为熟悉,我们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能力可以由盲目转为专业,我们可以不再“谈化色变”,而是任何时候都能够“化险为夷”,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

 

 

来源:靠山屯闲话

1